中国教师资格网首页 > 教师资格 > 考试动态 > 正文

初中语文《泊秦淮》教学设计

点击数:556 发布时间:2025-09-01 收藏本页

阅读正文

初中语文《泊秦淮》教学设计

《泊秦淮》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,讲述了诗人夜泊秦淮,听到歌女在唱颓靡之音而偶发的兴亡之叹,文笔哀艳而凝练,情感含蓄而深刻,并因此而千年传唱。

1、教学目的

【常识与能力】可以结合注解讲解全诗大意,并能说出某些关键字的意义,譬如笼,犹等等。

【过程与办法】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,剖析文中重点信息的内涵,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。
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通过文章的学习,学生可以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肯定的认知,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。

2、教学重难题

【教学重点】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,剖析文中重点信息的内涵,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。

【教学难题】通过文章的学习,学生可以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肯定的认知,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。

3、教学办法

多媒体教学法,任务引导法,小组合作探讨法,对比阅读法

4、教学过程

导入新课

1.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,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要紧信息:

相传秦始皇南巡,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,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,于是下令斩断龙脉,开河断垄,引淮入宁,以泄王气,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。

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,素被叫做六朝烟月之区,金粉汇集之所,有不少关于歌女名妓的故事。而秦淮河又因这类女人而平添了一份明艳旖旎的风情。

夫子庙坐落于秦淮河北岸,是祀奉孔子之地,为全国四大文庙之一。夫子庙是包括贡院街,魁星阁,尊经阁等等一系列建筑在内的文化建筑群,是多朝的文教中心。范蠡,周瑜,王导,谢安,李白,杜牧等等数百位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做出过不朽的收获。

老师提出如下看法:所以一直有人说南京盛产美女,念书人和亡国君王。那样大家就来看看在杜牧的一首诗中,美女,念书人和亡国君王又能酝酿出什么样的感怀之叹呢?并就此引入正题《泊秦淮》。

2.用多媒体出示杜牧个人信息如下:

杜牧唐代著名诗人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今陕西西安人。晚唐杰出诗人,尤以七绝著称,善于文赋,重视军事。有《樊川文集》十二卷传世。代表作《泊秦淮》,《清明》,《江南春》,《阿房宫赋》等,还曾注解《孙子》。

整体感知

老师设置如下问题,请学生携带问题阅读课文:

1.在这首诗中,美女,念书人和亡国君王都是哪个?

经过提问,老师引导学生得出:美女商女;念书人作者;亡国君王并不是指什么人,而是指《玉树后庭花》,相传南朝陈后主整日沉迷于靡靡之音,不理朝政,亡国后,他听过的靡靡之音却流传下来。《玉树后庭花》便是其中之一,是亡国之音。

2.结合注解讲述本诗大意

并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说出:在水面起雾的夜里,诗人停船在秦淮河畔的酒家,偶然听到有歌女在唱《玉树后庭花》,十分感慨,有感而发兴亡之叹。

深入研读

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:

1.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什么意象?这类意象打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?

通过互通引导学生总结出:

初中语文《泊秦淮》教学设计

通过两个笼字将原本离别的烟、寒水、月、沙有机地结合在一块,形象而简练地描绘出雾升寒水,月落平沙的秦淮月下图,打造出浓郁的清冷迷离的环境,既说明了喝酒的环境,也为后句中歌女的出现铺垫了情感基调。

2.一般大家写文章常常先交代地址再写景,本诗却是先写景再交代地址,前两句能否交换?

经过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
不可以。缘由有2、音韵上讲,平音易发,音调高亢,能够帮助情感铺陈,仄音深沉内敛,常用于情感烘托,七绝不能仄音开头;内容上讲首句既是景物描写又点明了时间,次句上承景色描写夜泊秦淮,近酒家又开启了下句,有酒家才可能有商女后庭花与兴亡之叹,地位要紧。综上,两句不可换。

3.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处犹字有什么样的特殊用意?

经过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
第一,犹是实写,由于江面起雾,歌女隔江唱歌,其实作者是看不清也听不清的,只不过隐隐约约地感觉好像是前朝的亡国之音;第二,犹也是虚写。南朝陈后主沉迷于《玉树后庭花》之类的靡靡之音,不理朝政,最后亡国。而作者的年代其实正处于国运衰退之时,而此时的权贵居然还有心情听靡靡之音,作者发现现在的状况与陈后主好像非常像,好像历史又重演了。犹字还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常识分子对国势清醒的认识,与对统治阶级的深深隐忧。

4.作者真正抨击的对象是商女么?

经过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
并非。歌女处于社会底层,她们所唱并不是可以自己决定,而是由听曲之人决定。她们会唱,说明有人需要听。而听曲之人,无非就是沉迷于奢靡的生活不理国事的统治阶级。此处作者真正抨击的人是以声色歌舞、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封建官僚阶级。

拓展延伸

对比阅读两首与秦淮河有关的感怀诗《泊秦淮》的《乌衣巷》,来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。

经过阅读剖析和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1.在内容上,《泊秦淮》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絮絮而来,到达最高时点题隔江犹唱后庭花引发兴亡之叹。《乌衣巷》从刚开始就铺陈出物是人非之感;2.虽然同是对封建官僚阶级的抨击,《泊秦淮》是借歌女曲笔,情感抒发比较含蓄。《乌衣巷》则在第三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阶级,情感抒发愈加直接。

小结作业:

总结文章内容,请同学将上述对比阅读中的收成,围绕一个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。

板书设计:

初中语文《泊秦淮》教学设计

以上是初中语文《泊秦淮》教学设计全部内容,点此查询更多教师资格中学试讲有关内容。
上一篇: 下一篇:《与建筑为伴》教学设计

中国教师网,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官网,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,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,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,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,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。

Copyright(c)2018-2025 中国教师资格网(https://www.dzryhb.com/)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

中国教师资格网(https://www.dzryhb.com/) 版权所有